点击数:28642013-04-19 15:43:51 来源: 柳州白沙党建网
1、党的执政基础在社区。长期以来,党一直十分重视基层工作,把做好基层工作作为城市管理的基础。过去对基层管理,坚持两条途径,一条是加强企业的班组建设,另一条是加强居委会工作。城区基层政权的基础在居委会,居委会是户籍管理所在地。党就靠这些构成自己的执政基础。现在情况发生变化,随着企业改革和人们生活、就业方式的改变,单位这条线相对来讲,对人的管理受到限制,横向管不到边,纵向管不到底,而只有人的户籍所在地居委会工作能弥补这一空缺。除此以外,还应充分看到,任何执政党都离不开两个推动力,一个是经济发展,一个是社会进步。而社会进步则由社区建设与管理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,执政党在基层体现号召力、凝聚力和战斗力,基点就在不断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,在城市就落到街道、居委会上。社区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基点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落脚点,它的作用比计划经济体制下更加重要,形成党的执政基础。“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”。社区党建的首要任务,就是落实这个基础,保证党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在社区的贯彻落实,畅通无阻。
2、社会稳定的基础在社区。邓小平说过,改革是动力,发展是目的,稳定是前提和基础,没有稳定,任何事也办不成。保持社会稳定,对深化改革,促进发展比什么都重要,而社会稳定的基础就在社区。随着改革力度加大,发展速度加快,社会震荡十分明显,大量非政治性、不安定因素首先在社区中表现出来,如下岗职工的生活困难,盲流人员寻求生存,拆迁过程中的种种问题,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、计划矛盾,非政治性的因素变成政治性的不安定因素,从而影响社会稳定。因此,从稳定着眼,在社区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,及时调解民事纠纷,切实为民排忧解难,就能及时有效防止矛盾反馈社区。
3、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在社区。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邓小平理论“两手抓,两手都要硬”的重要内容。城市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在社区,这是因为:
(1)社区活动具有“我为人人,人人为我”的社会公益性价值取向,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主观条件。同时,人们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社区,并可自由支配,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客观条件。(2)开展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落脚点在社区,方式是创建文明小区、文明社区。